某種程度來說,我是喜歡純音樂多於人聲的類型,


大部分時間,我喜歡歌手大概都只有兩種狀態,


一種是他的音樂我聽得懂、我想懂且願意花時間去理解他、分析他、享受他~


另一種就是他的音樂含有純音樂以外的附加價值、譬如電影原聲、某段時間的需求~


就我所能理解的範圍之內,前者需要的功力遠遠大於後者,


除了需要歌手長時間累計自己的經驗與”因地制宜”的不斷訓練,


後者,自然就比較需要被雷打到的好運XDDD


 


so...如同演戲的邏輯一樣,我今天想看甚麼菜、我預期吃到甚麼菜,


某種程度來說,我不能說沒有某種程度的先入為主的想法或直覺(笑)


當然,一般觀眾自然也是如此~


尤其在現在多元社會,聽眾耳朵越來越挑,越來越難被討好....


在沒有其他元素的陪襯之下(如視覺),


純音樂的時代,某種程度來說,我自認可以大膽預言,最好的時間已經過去


許多歌手不斷進入這個市場瓜分,事實上只代表了越來越多人分著一塊漸漸變小的餅


M型化產業結構不是只存在經濟領域,即使是娛樂圈也是如此~


 


產業結構或者是一個歌手無法掌握的大環境因素,


但學習如何在每個不同場合、不同表演環境裡轉換到最佳模式


則是每個歌手的必要功課、這一點不會有太大的問題XD


而我必須說,從我自身的經驗來說,人的成長都不可能一蹴可幾


有些階段、不經歷、不突破、這樣的歷程不完整,


今天不碰到、改日也會在毫無防備的時後來臨~~


最近孫自佑與潘裕文的那場演唱會就是一個蠻好玩的例子XD


 


孫小佑或者需要記得的一件事情就是:唱外場與室內場地的分際


當初他從攝影棚往外表演的時候,應該可以感覺到他需要照顧的地域遠比在攝影棚內多太多


不但如此,包括喇叭、群眾反應及室外環境,都與棚內有很大差異,


過去在棚內錄音可以捕捉到的細膩,在室外根本變成跟車水馬龍的觀眾聲音火拼


而這樣的表演模式固定之後,進了棚內,自然就會衍生出另一個問題:


唱的太放,只剩下表演而失去享受音樂、棚內錄音的那種細膩度。


這才是孫小佑在歷經許多室外場合磨練之後,該開始融合兩者關係的時候XD


 


我很瞭解,有時候歌手的狀態就是不好,有時候就是情緒太亢奮,管不住音準、也管不住流暢度


孫小佑在這方面的問題幾乎很少,大部分狀況也有越來越好的情形


但最近這場與師兄合唱與獨唱的兩首歌、


不知道有多少是自己知道自己沒有將細膩度表達出來的問題(笑)


身為一個聽眾、聽完兩首歌只有一個感想就是~~~~


 


喔....


 


(大笑)


嗯~或者再加上一點刻意搶戲份的感覺(笑)


唱者無意,聽者有心就是這樣說低XDDDD


 


 


SO。。。作為一個歌手風險有多大?


大到可能一夕之間嗓子沒了、音準怎麼也抓不到、音飄的要飛上天~~


不用懷疑,歌神也常說他自己唱不好的時刻有多糗、多害羞XDD


更何況是初出茅廬的小毛頭一隻XD


BUT...回到前言,身為一個歌手,出點小糗都不是重點,重要的是、、你是否清楚自己不在狀況內?


聽眾是否接受到你傳達的音樂? 你是在表演還是在享受音樂?


而當歌手沒有先將自己帶入歌曲情境、再帶給觀眾的時候,


觀眾有機會進入享受、欣賞、甚至成為忠實戶的狀態??


 


I REALLY DON'T KNOW........XD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閒聊鬼扯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