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是標題殺人法!!!
其實我並沒有要爆料甚麼(哈哈哈)。。。。
比如說誰的腰骨欠安,或者是誰還能跑演唱會之類的(被踹飛)
某種程度來說,以演藝圈過去一年發生的事情嚴重性來排隊
有了華研大師姐Selina的堅強與韌性
其它藝人的七暈八素,狗屁倒灶情事,都可以打包閃邊去XDDDDDD

不過是說,我個人非常喜歡年底總算帳的感覺,而且是農曆年!(笑)
雖然說昨日種種譬如昨日死,今日種種譬如今日生
但我個人總覺得這種算法未免也太便宜行事..XD
大家還是把帳算一算,結一結,才能開開心心的迎接來年.....^^
所以以下開始鬼扯淡,不夠鬼扯不用錢,
以下內容如有雷同,全部都不負責XDD(又被踹飛)

『前言~趴在地上的台灣流行音樂』

這一年來,託某孫小朋友的福,我爬回了很久沒碰的台灣流行樂
不知道幾百年沒看過台灣唱片工業的數字~
反正2000年起算,網路攻城掠地各種產業之後
管你以前是多偉大的寡佔,壟斷,獨佔事業,通通得閃邊掛點XD

而台灣唱片工業也從網路”給你方便,你當隨便”的文化中急速變化
90年代高達120來億元的產值….
到現在整個唱片工業一年做不到15億元
加上數位音樂一年頂多18億的營銷數字
這裡面還有一大塊是日韓偶像們的功勞()
這種產值,放在製造業裡來看,養一家中小型製造業都不夠~
遑論是一票唱片公司跟製作團隊~

唱片能夠回收的機率跟被雷打到的機率差不多
一整個慘到極點,所以看與不看數字差別應該也不太大XDDD

反正結論都是:唱片只是拿來敲門的磚塊,砸死自己還是別人不知道
但基本上,快速累積知名度~後續的戲劇、廣告代言、演唱會之類的經紀收入
大概才是現在這些經紀約跟唱片約統包的公司最concern的事情()

而話說回來,這種產業狀況,素人歌手要出頭天幾乎是難如登天~
超級星光大道的產生,就不輒像是一個preview
讓觀眾/聽眾在歌手還是素人時期就能夠全程參與
除了加深情感的連結,宣傳+training...還能夠全部一起上演XD
從實體唱片銷售來看,
這幾年各大唱片通路榜單排行榜幾乎不是由大牌歌手就是選秀歌手把持。
也可以看出這種資源的稀少性跟獨特性...

可套句我家劉天王的話:現在的選秀歌手的歌藝問題都不大,
出不了片子,大部分是在經紀公司的策略跟惡劣環境~
應該大概可以理解,這年頭唱片公司的重要性與獨佔地位...()
華研這幾年簽下的歌手,不是與星光出身就是星光相關。。。。
而正所謂,見微知著,一葉知秋,
見賢思齊,見不賢內自省(眾人飛踹:你廢話可以再多一點)XDD
身為孫小朋友的支持者之一,
平常雖然被日韓偶像們的質感、歐美音樂時尚流行與專業程度養得很刁~
歲末年終,左右無事~
下面就聊聊產業,看看幾位師兄師姐的專輯、同期藝人跟各種場合表現…
拿來參考一下該把孫自佑的唱片放在甚麼等級的期待
順便看看華研這個牌子到底值多少附加價值
應該也是很合理的事情(笑)


『華研唱片出品。。。必屬。。。。?』

華研公司今年應該算是頗有斬獲()
靠著政府的4張唱片補助,不論在文宣或是製作內容上
四張專輯都可以有一定的程度,銷售量則各有斬獲
除了像是趕進度的出了四張專輯~
另外還有三張不怎麼需要成本的數位專輯推出。。。

四組藝人出專輯,只有飛輪海師兄算是老將
其他三位都得打陌生拜訪牌~
以過去華研的保守風格而言
今年下半年大概是人仰馬翻的一年()

全年來說,
華研總共發了兩組團體,三個藝人,再加三個音樂會專輯
如果以現在公佈的五大唱片排行榜單
華研以這樣的規模,
大概是所有唱片公司裡面C/P值最高的一家公司(偷笑)
而且大概也是前二十大榜單唯一一家local唱片公司

單算5大唱片2010華語排行榜:
10名市佔率10.82%(五家唱片公司之冠)
20名市佔率10.82%(僅次於金牌大風15%Sony12.3%)

如果再加上西洋榜Olivia的銷售數字(top 10:3.95%top 20:1.75%
以自製作品而言,華研旗下藝人在top20的總唱片銷售佔有率方面…
如果不包括跨國公司幾乎包辦西洋榜
已經與其他跨國唱片公司Sony,華納,金牌大風之類的市佔率相差無幾
沒有計算過去的數字,所以不清楚這是不是早已達到的紀錄
但以藝人如此之少的公司來說,只能說有點出乎我意料之外(笑)

只是,華研藝人跨業營運的大概就是兩三位師兄師姐團體,能在外地站穩腳步的更少。。。
跨國唱片公司旗下藝人能用經紀收入養天王天后所費不貲的唱片費用

華研公司旗下新人眾多,也只能先憑一點一滴的音樂口碑
慢慢攢點奶粉錢XDD

這樣新人出擊就有好成績的狀況
很大一部分也是受惠這兩年星光大道的崛起
99年下半年四組藝人,Olivia跟倪安東都曾到星光大道過水
新鮮感有了,神祕感也具備
接下來就是套入華研格式打造~

從音樂製作來說
華研出的專輯大概都不脫某幾個製作人
反正,整個產業界的派系越來越自成一格
來來去去就是這幾個音樂人,來來去去也就那幾個老闆…(攤手
)
音樂內容上,聽習慣西洋或日韓類型的聽眾
大概都會覺得華語唱片的樂器選用跟音樂元素實在有點枯燥
XDDD
但某種程度來說,這幾年華研在專輯內容上,的確都還算有些新意~

”華麗大器”的編曲風格大概是我對華研最大的印象…
HEBE跟倪安東專輯中,打擊樂/弦樂編曲的部分不少
除了兩張偶像團體的專輯,基本上都避免大量電子樂的僵化
這兩張專輯在音樂內容上,編曲部分十分突出
BUT…當那些人聲與配樂從喇叭裡面傳出來…
基本上我就有了想流淚的傾向
= =+

從政府補助入帳8百萬元
我以為多少會拿來作為錄音或壓片上面的預算
結果還是一如預期的保持”我印象中的台灣唱片水準”

這幾張專輯,單純以編制及製作內容來說,
HEBE/倪安東/Olivia的專輯,大概是我認為這幾張專輯中
在音樂內容上最願意放資源的幾張了(笑)

我不知道其他流行音樂喜好者的感想如何
但我對於把一張精心製作的唱片放在很糟的聆聽環境常覺得很抓狂
就像買了一顆珍珠,結果把她放在塑膠袋打包帶走一樣莫名其妙…

不管是倪安東或是HEBE的唱片,
人聲跟樂器呈現都像交響樂團被放在小型室內樂場地演奏一樣擁擠。。
樂器間的協調度除非是三種樂器以內的配置。。。
否則不是整個細節聽不清楚,鋼琴音色跑掉,吉他音被吃掉,
打擊樂器該糊掉的地方,毫無意外會全糊掉
XDDD
CD
的聆聽效果,就算加了擴大機,還是跟KKBOX沒啥差別

鼓的低頻時有時無,鈸的高頻有時會像整個被切掉的恐怖。。。
不管放在音響或耳機伺候,結果都一樣
不上機子就算了,一上機子基本上有折磨自己的傾向
XDDD
在這種時刻,我個人就完全認同台灣唱片工業只值不到20億元的產值
因為,這些CD品質完全就是告訴你,其實聽聽KKBOX就好了
...XDDD
縱使我本身對日本喜好修音壓片的方式不以為然
但好歹還是在意聆聽效果下的特色
~~~
台灣流行音樂現在是打算只讓粉絲買唱片
友好路人進演唱會的策略就是了?
XD

我有幫忙擔心一下美聲級的Olivia師姐,
如果也是用類似的錄音方式或是CD品質~~
呃~~~粉絲可能該抱著CD哭吧
XDDDD
雖然印象中有補了一張SACD版,
不過是說,台灣唱片到底甚麼時候才有自覺
壓低成本只能嚇跑更多人而已哩~呵呵。。。。。

這種時候,我個人就會稍微安慰數位專輯的邏輯~~數位進,數位出
XDDD
以孫自佑的專輯來說,縱使樂器全部被超強過濾器濾到都不見
這個等級的收音,乍聽會以為是DEMO帶…
XDD
但起碼孫自佑貼麥克風式唱法,
也算保留了大部分的音色…足堪告慰了
只是,想到日後可能得聽壓扁、無空間感、動態小到我得用放大鏡找
是怎麼樣,也笑不出來
= =+

最近順便補了補張學友跟林俊傑的課,從CD到演唱會
......
為甚麼演唱會一張票最起碼幾千元,全部是因為性價比的關係阿!(淚)


『企劃宣傳』

看看下半年出的幾張專輯。。。。
我一直覺得華研的企宣做得很”厚功”(台語
)XDDD
就是每一首歌曲都能講點音樂性或製作背景出來
可能是我近年研究台灣音樂不多,但有時候看著這些介紹
感覺很像是看企宣會議裡面的會議記錄(大笑)

這不是不好,
起碼,這年頭,大堆頭製作偶像或流行音樂的咖
大概已經忘記”音樂理念為王”的基本道理
這一點,華研在專輯上。。
文宣概念還是以音樂性為主,多少是讓我能有點期待的。
以倪安東的專輯來說,西洋文化的背景是這張專輯的優勢
雖然我個人認為這張CD實在沒有完全把倪安東的優勢展現出來(
)
但作為第一張專輯來說,不賣弄、只強調中西文化背景融合的成功出擊
算說是保守中帶點必然的幸運了
XDDD

不過我個人看過華研最不滿意的大概是孫自佑的企宣(笑)
尤其那兩張72音樂會宣傳照
= =+
對於能吸引輕熟女、師奶的歌手
音樂會號稱72變的藝人卻拍成鄰家小弟弟來說,
那兩張照片麻煩可以拿走了,感謝。。。。
    

==================

這大概是我寫過最長的鬼扯淡

不是因為他字數多

是因為他整個從想到寫的時間實在是長到我受不了XDDDDDD

果然人做事情還是要一鼓作氣全部一起做....

斷斷續續真是沒好事情....XDDDD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閒聊鬼扯淡 的頭像
    閒聊鬼扯淡

    tempnow的部落格

    閒聊鬼扯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